福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囯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微拍视频|福利视频一区二区苏其

  • <sub id="nxnd9"></sub>
      醫(yī)院動態(tài)
      ? 新聞動態(tài)
      ? 三乙回顧
      ? 院務公開
      ? 招標采購
      ? 醫(yī)院院報
      ? 員工隨想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醫(yī)院動態(tài) 醫(yī)院動態(tài)

      院徽賞析

      發(fā)表日期:2015-04-17 08:09:08     新聞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紹興市立醫(yī)院院徽已正式發(fā)布。為更好地幫助大家欣賞、領會和感悟院徽涵義,現將紹興市立醫(yī)院院徽的創(chuàng)意構思、院徽釋義和賞蘭美文發(fā)給大家,供賞析。

       

       

       

         院徽釋義:

      院徽.jpg 

      院徽標志以圓形為基礎,由蘭花環(huán)抱十字組合而成。蘭花,形似回春妙手,既是花中君子,又是紹興市花,寓意醫(yī)道仁厚、醫(yī)德高尚、醫(yī)術精湛的職業(yè)追求;十字造型,化身白鴿,向著健康夢想,在蘭花妙手的呵護下飛翔,寓意醫(yī)院團結奮進,為生命護航;兩個同心圓,寓意醫(yī)患和合共生,和諧美滿。整個圖案,藍綠相襯,寧靜自然,寓意精誠相濟,德技雙馨,蘊含醫(yī)院“仁、善、和、美”的核心價值觀,象征醫(yī)院的蓬勃生機和活力。

       

       

       

      蘭花中的儒釋道

       

      有一種花,高雅、美麗、珍貴、神奇,被稱為花之嬌子、天姿國色。其形態(tài)雖沒有牡丹之富麗,山茶之濃艷;沒有秋菊之燦爛,冬梅之孤傲。其幽香亦不如桂花之濃郁,玫瑰之純烈, 但她能名冠百花之上而風靡世界!她就是蘭花!她是一種植物,更是一種文化。其綽約的風姿,典雅而淡泊的品質,令多少人為之如癡如醉,愛不釋手!

      古人將蘭與竹、梅、菊并稱花中四君子,然而竹有節(jié)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菊有花葉而無香,唯蘭獨并而有之,為君子中之翹楚!蘭花之形態(tài)獨特,仙姿逸彩,參差錯落,俯仰自如。有的英姿挺秀、剛中有柔,有的輕逸舒展、瀟灑飄逸,真是婀娜多姿、其妙無比。香氣清冽而不濁,可遠聞而不可近嗅。有菊花之靜而無其孤,有水仙之清而無其寒。清淡素雅色如碧玉,一盆在室滿屋皆香。為文人雅士舍內案幾之最佳清供。

      蘭花從形質上就賦予了一種美學境界,代表著一種美好和純真;從其內涵上更是浸透了文化信息,是一種以蘭花為文化符號、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審美理想的藝術,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高度的人格化。儒家審美的瓣形說,在一朵花中甚至是花瓣中的一個彩點,竟可以反映出與之相應的人的精神品格。一個蘭花品種竟可以表現出豐富多彩的人的精神品質、思想情感和審美意識等方面的東西,而且其神彩、氣韻、情趣、意境的內涵精妙無比,這是其它花卉難以企及的。

      蘭花與儒家

      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德,不為困貧而改節(jié)。孔子的一句話,便賦予了蘭花特有的人文思想與美學價值??鬃又苡瘟袊鴷r,傳播王者社稷以禮,于民以仁的治國之道,雖不得志一路窘艱,卻信念堅定,矢志不移。正如他在途中對蘭撫琴而作的《猗蘭操》曰: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志氣和風骨。這種積極入世的精神,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是深遠的。

      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創(chuàng)造性地把賞蘭同教育結合起來?!墩撜Z》記載:子曰: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市,久而不嗅其臭,與之俱化矣。提出交友應擇善而交,將十分精準地融入了蘭花。并感嘆:蘭當王者之香。既賦予了蘭花的品位,又提出了作為王者應具有王者之風和蘭花的品德,可謂是中國蘭花欣賞的鼻祖,由此確立了蘭花的文化地位。在古代文獻中,從孔子詠蘭為君子,到勾踐種蘭以明志,屈原佩蘭以示節(jié),可以看出蘭花文化的發(fā)展源頭。自始儒家便把蘭花作為高潔、典雅,淡泊和堅貞的象征融入儒家的哲學思想,并為后世推崇而廣為流傳。蘭之猗猗,楊楊其香;若無清風,尓為誰芳。這種以東方情趣審美背景的蘭花,是最具有中國味道的。

      兩千多年以儒家哲學為正統(tǒng)的治國思想,相傳至今,蘭花已完成了從其形質之美向內在之美的過渡,這是從形質向精神的一種超越。中華民族是注重陶冶情操培養(yǎng)美德的,是儒家倡導的思想的最高境界,落實到個人具體修養(yǎng)上,君子則是其思想的人格典范。在傳統(tǒng)社會中,養(yǎng)君子之蘭,修君子之德,求君子之風成為一種高貴的境界,享有花之君子美譽的蘭花,自然成了人們精神追求的對象。古詩云:雖無艷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蘭花又有德花的美譽。修德養(yǎng)蘭,養(yǎng)蘭更益修德。漫漫歷史長河中,多少仁人志士和藝術家,以蘭為題材,給我們留下了多少美麗的詩篇和畫卷。儒家這種特有的審美特征,也正是鮮明的民族性在蘭花上的具體體現。

      蘭花與釋家

      釋家我們習慣上稱佛家。前年我寫過一篇《拾起那來自遠古的禪花》一文,闡述過蘭與禪的關系。在佛家看來,蘭性即禪性,自古一家。古人依花之性,指花為友,命蘭花為人之禪友。何為禪友,說法各異。在我看來,簡單地說就是淡泊一切,清凈無為。無為雖是道家傳統(tǒng)的東西,但自佛教傳到中國,演進再三終成禪宗。道家的無為與佛家的無為無不為的思想,在中國得到融通。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即是一例。由此我們不難體會:禪即是一種由靜入定,由定入空的一種悟道。

      佛教認為人有三生,講究感悟,認為每個人皆有悟根,只是不得悟緣。一旦徹悟,不但能為來生獲得幸福,還能為家人求得來世的福祉。但人世間充滿六塵和由人性本惡產生的利欲紛爭,使人的靈魂難以凈潔,與遠塵離垢、得法眼凈的佛門凈土更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要入佛國須得遠離塵世的污垢,求得心凈;只有心凈方得遁入清凈空門,而植蘭則是修性凈心之法也。故佛家云:禪者,靜也,定也,悟也。靜了定了,就得妙悟,就能悟出人生的大智慧來;而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的物性就是靜,就是定。因此幾乎所有的佛家寺廟都植有禪蘭,作為僧尼入定悟禪與勸教世俗眾生脫離六塵修行的一種參照。不能不說佛門的由蘭性定人性,是禪于蘭的一種妙用。

      我雖不諳佛道,但在佛香繚繞深山古剎中,佛像面前卻讓我感到心靈的清澈、明凈。佛學中的道理有的很深,有的很淺,但仔細想想,略有感悟的就是佛的包容性,對世界萬物的包容,對善惡的包容,對美丑的包容。包容到最后,佛曰:天下大同。這是對一切生命包容的悲憫情懷。常聽到古俠片中的高僧口念的一句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我們從蘭的佛性中要學會理解色中之人,學會人與人之間要寬容。古人品蘭有曰:賞蘭之道宜靜修禪,孤芳自流,鼻觀參空,萬緣都寂,蘭以自在色身得無言智慧。讓我們于身心空靈之時脈脈聞香,細細品味,確實是一種超凡脫俗的身心沐浴。故佛家以蘭之性育人之心,以蘭之德修人之身,其實也是佛學中無為而無不為哲學的一種參悟。它教人學習空谷幽蘭的遺世獨立,安于淡泊,樂于恬靜的典雅品格。雅者,大也,正也,不也正是我們所提倡的做人要大氣,要做高尚之人一樣嗎?佛界歷來有指物說法見蘭悟禪之說,其因緣不得而解。古人傳下來的蘭種就有很頗俱禪味的命名,如佛印、佛光靜觀、觀音素水月、清暉菩提素等。

      唐時慧宗禪師癡愛蘭花,在平時弘法講經之余細心蒔養(yǎng),常長時間彌座蘭花前靜心養(yǎng)性。一日外出云游,弟子澆水時將花架碰倒了,蘭花損根折葉散了一地,弟子們非??只?。禪師回來聞知此事便召集弟子,非但沒有責罰,反而說道:我植蘭花一是供佛,二是養(yǎng)心定性,三是教爾修學,不是為了生氣而種養(yǎng)蘭花的。禪師說得好,不是為了生氣而植蘭的。禪師之所以看得開,是因為他雖愛蘭花,但蘭花的得失,并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怒。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牽掛的太多,太在意得失。如果在我們情緒起伏生氣之際,能夠多想想禪師的話,即能了悟很多,比如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友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作夫妻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此時,我們會為我們煩惱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祥。

      蘭花與道家

      歷史上,儒家積極入世的態(tài)度和道家遁世無為的學說,在整個中國歷史演進過程中都起著極大的影響作用。

      花須如君子,內斂謙恭,格調高雅;外和內剛,形態(tài)端莊。這既是借物托志,更是一種崇高追求,與之相右的是道家的遁世無為學說。道家歷來以清靜無為以修身,追求一種隱逸的隱居生活。不求以說教來救世醒世,只望以自己的行為來影響世人,淡欲如水,使之減少對利益的爭奪。于是道家使人能夠脫身世外,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浪跡山野閑云間,以在平和中求得天人合一之境界為追求。因此道家認為,人當如蘭,不爭不喧,唯求內心的安寧;人生如荷,雖處濁世,亦能出淤泥而不染。當然道家眼中的,并不是世間的,而是人間的,是一種無國、無君、無疆、無界的人間大和。為了這種天人之大和諧,道家又寄于蘭花以另一番寓意。同樣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大派系,道家傳人一樣重視蘭花,形成了道家所獨有鑒賞觀并傳播于世。

      道家喜歡和平〔喜荷〕,于是成為道家的吉祥物。在蘭花鑒賞和選育中,選育出不少如天荷(和)、地荷(和)、圓荷(和)、西蜀道光等,代表道家理念的蘭花傳統(tǒng)品種。他們對蘭花花瓣比較寬闊、形態(tài)像荷花的花瓣的蘭花品種情有獨鐘。因此,把側萼瓣瓣幅寬闊的蘭花稱為地荷(和),寓意大地和平,世間祥和;把主萼瓣瓣幅寬闊的蘭花稱為天荷(和),寓意上天賦予人間和平,而天荷(和)優(yōu)于地荷(和)。混沌初開,清者上而成天,濁者下而為地,人居其中,自有道統(tǒng)……”,道家認為天地和合,是為正道。人居其間,必須遵循天地之道,方能萬物興旺,天下太平。這才是道家追求的天和(荷),或者叫圓和(荷),最好瓣頭圓鈍無鋒,鑲有白邊,寓意無傷天降祥瑞,是為天降之和。字在儒家和道家學說中的寓意同樣地深遠,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一個文化符號。故去年8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張藝謀先生用字的三種字型的演變,來展示中國文字中的哲學思想。我想只要是中國人,就應當看得懂其深遠的寓意!

      蘭花與儒釋道

       閑似君春鬢影,清如冰雪藐如仙,追蹤蘭花這位大雅之君在中國文化長河中的仙跡,不難看出儒釋道三家對蘭花的鑒賞觀既相互融和又各自獨有見地,讓我們領略到蘭花雖大不盈寸卻是花的精魂,其文化內涵和人文思想的積淀是任何花卉都無法比擬的。讓我們于不經意間驀然回首,而幡然頓悟。

      靜心觀蘭,其鼎立的外三瓣亦妙趣無窮:佛家觀之,它代表了三乘佛法聲聞、緣覺、菩薩。幽蘭空谷之性諳合磐若之體。道家看來,它似又代表了三清天尊,即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者人之三田也,幽蘭清純之性正合三清之相。從儒家看來,其似指天地人三才,即天無私而覆、地無私而載、人無私而氣純,幽蘭貞正不偏,無人自芳之性,正合三才之用,如元代書法家趙孟頫之手書氣若幽蘭之襟象,真是無邊妙義廣含藏啊!

      儒釋道三家教詣雖有不同,但都在于眾生平等,教人向善,一切師法自然的和諧理念。同樣具有和平悟化,澹心養(yǎng)性,陶冶人的博愛情懷,歷練人的蕭散恬靜之心襟氣象之功效。對于凡心不化的我尤其如是。既養(yǎng)蘭即有蘭品,既養(yǎng)蘭須有禪心,既養(yǎng)蘭須通蘭性,終有蘭德。從平日的養(yǎng)蘭中參悟儒學、佛道,仙學,每每都能讓我全身心地領略了不同的意境,另一番情懷!

      由此可見,蘭花的文化含量之大,人文思想之深,有著集儒釋道于一體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為我中華傳統(tǒng)之精髓,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方可受用。從哲學上講即由外促內,以外修內,以致和諧。我想,養(yǎng)蘭也應是教化人類回歸自然心態(tài)的一種最佳載體。

      蘭花與現代人

      蘭花,奇卉之靈德,稟國香于自然。它是一種植物,更是一種氣質,一種個性,一種風格,一種文化,一種美學,已經如此強烈地彌漫于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現代的一種審美文化和休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識蘭懂蘭了解它其身后淵源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內涵,是體現現代人(尤其是東方民族)生活品位的一個重要指標。德國有位哲人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積累,審美水平,是很難于欣賞中獲得其韻味的。

      蘭花和其他音樂,繪畫等美學藝術一樣,具有其獨有的本質特征和美學規(guī)范,對其一無所知或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來講,是無法參與對蘭花的接受活動的,故而不屬接受者的范疇。如北宋理學家程顥有詩云等閑識得東風面,我和一句識得此君非等閑。現代人大多只知其值錢,可以謀利,而對其博大的精神內涵知之甚少,終是只知其利的等閑之輩。

      一位高僧圓瑛法師有謁云:世間諸相皆常往,萬象森羅見真本。即人和萬物皆有本性,要見真本需修行。人未必了解自己真實自我的本性,要見真本佛家追求的是修到真如的境界,也就是明心見性的高度,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質內涵,要識蘭懂蘭亦是如此。

      蘭花是高貴的

      人德有貴賤,物格有優(yōu)劣;人有品格,花亦有品位。蘭之品位超乎百花之上,而獨得其真也。其品高,雜居草莠,挺然獨秀;其品潔,不染俗塵,與世無爭;其品優(yōu),經霜弗萎,遇春竟發(fā);其品純,五瓣端拱,豐神翼翼。終不茍焉以媚世。

      淺淡梳妝原國色,清芳誰及勝蘭花。古人云:得天道而自然者為貴,爭紛無道而自欲者為劣矣!悠悠萬物,清濁自明。蘭本山林之物,稟自然之造化,汲天地之精華。她獨立不遷,澹泊素雅,無人自芳,不以人貴而自貴,不為人識而自芳。于從容中見物性,于淡定中顯風骨,品格之貴不言自明。

      和靖之愛梅,陶淵明之愛菊,濂溪之愛蓮,孔子之愛蘭,非愛其花也,愛其窮不易志,清不染污。久而久之,以蘭為師,會使你精神和肉體都知道什么是澹泊。澹泊者,明于心而淡于欲,清于志而寡于營也。在對蘭花形色的鑒賞中,儒以素貴,道以和貴,釋以蓮(瓣)貴。中華三支文化脈流,既相融合,又各有千秋。通過對蘭花的不同鑒賞觀,折射出國人對人性美亙古不變的向往和追求,其以蘭花擬人,將人格融入賞蘭的標準;以形喻意,遂將蘭花理想為完美人格的象征。使人們在育蘭賞蘭中,得到修養(yǎng)的提升和品格的比照。蘭花亦從其自然屬性升格為社會屬性,成為人類共享的形而上的精神財富。

      人于社會,應該是獨立個體精神于社會中的表現而存在,肉身之人只是社會存在的一個編號,是精神存在的載體。人之靈魂,應體現在其精神素質上,這種素質是其品行在社會的表現。精神素質良好的人,應該具有較高貴的靈魂,高貴的靈魂是人格的最高體現。高貴不是地位,而是精神靈魂的一種修養(yǎng)和品位。

      蘭花像徹底的隱士充滿禪意,生長悄悄,開放靜靜,凋零默默,無欲無求。她讓我們領會到了隨意、隨風隨緣。她隨意地生長于深山密林之中,于微風中隨意于舒展身姿,綻放著芬芳,沒有絲毫的刻意矯作。隨意是一種美,與她面對所帶給你的是一種祥和、淡定與釋然。

      蘭花是美麗的

      泛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其葉也,飄逸如帶,一如中國書法,線條娟秀俊逸,飛碧流美。其香也,幽芳四溢,令人歷鼻難忘。中國產的蘭花香味,究竟是什么化學成份,至今仍是一個謎,甚至高科技也無法人工合成。讓人有蘭有國香,人服媚之之慨,更折服于大自然的奧妙。

      在當今我們所生存的大時代面前,探究東西文化上的差異,相對而言東方民族重精神、講理想信念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一如蘭文化講究的是圓融端莊,寧靜澹泊,清雅高潔的情趣和意境,并籍此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西方民族更重物質,講究人對自然的作用,并追求速度和變化,以科技手段達到物質上的滿足。而在當今社會,人在物質上的滿足之后更需要有精神上的支柱。在信息社會的今天,現代科技帶來的物質文明已為世界各民族所共享,而中華民族所獨有的歷史深遠的精神文化則成了世界人類社會所共同的神往。

      我們身處東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大時代中,能抱守住一方寧靜,一點真摯,一點真趣已彌足珍貴,而這正是蘭花所能給予我們的。如鄭板橋之贊蘭:喜它清且潔,可滌吾之腸。蘭是大潔大雅之物,其葉姿參差而不亂,花色淡雅而不妖,香氣清純而不濁,神韻內斂而高潔??v觀繁復多變、利益紛爭的社會,我們能凝住神,沉住氣,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目標、價值取向,對一切就能淡定從容,在得與失、榮與辱面前,能豁達而豪邁??梢宰屛覀兊男撵`,在她翠綠飄逸的花叢中得到最好的憩息。蘭是君子,與君相伴,我們距君子亦不遠矣。

      蘭是壯士的劍,美人的眉,儒生的筆,道家的拂塵,是失意者的寬慰,得意者的寧靜。生而不息,生而寧靜,藏智慧于寂靜,寓馨香于無嗅無聞,這正是我愛蘭的真正原因。這種尊重和包容一切生命體的大和之境,斯乃儒家之大道所在,佛家之如來智藏所在,道家之眾妙之門所在,是古往今來的無數仁人志士心頭徘徊的信念。

      愛誰就送他一株蘭花吧,那幽幽的香,盈盈的綠,是那些懂得熱愛生命、享受生活之人能夠細細體會的。愿親愛的蘭友們,有蘭相伴,心澄氣清,萬事祥和!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yī)院 | 紹興市立醫(yī)院  備案號:浙ICP備15022556號  技術支持:上海華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