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是第15個 “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醫(yī)體融合,預防卒中”。
腦卒中被稱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俗稱中風。從來沒有哪種疾病會像腦卒中一樣,瞬間讓人失去尊嚴:四肢麻木、口眼歪斜、言語含糊,甚至癱瘓在床。
如此可怕的疾病,你真的了解它嗎?你對卒中有哪些錯誤的認知?為什么卒中康復拖不得?
一、卒中七大誤區(qū),你知道幾個?
誤區(qū)1:突發(fā)口角歪斜就是中風,其實突發(fā)口角歪斜不一定都是中風,可能只是面癱。中風病人會出現突發(fā)口角歪斜, 但還會伴有言語含糊、嗆咳、肢體乏力麻木等癥狀,老年人多見,且常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動脈硬化危險因素。而突發(fā)的面癱多為面神經炎所致,發(fā)病年齡偏輕,是由于過度疲勞、熬夜、受涼等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后病毒感染造成的,常伴有不自主流淚、刷牙及喝水流口水,不會有肢體乏力麻木癥狀。出現上述情況,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誤區(qū)2:年輕人不會得腦卒中
很多人認為腦卒中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但實際上年輕人也可能會得腦卒中。年輕人患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除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吸煙外,還有先天性腦血管畸形、血液病、心臟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糾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查找原發(fā)病并進行治療是年輕人遠離腦卒中的關鍵。
誤區(qū)3:手腳發(fā)麻就一定是中風了:手腳發(fā)麻不一定都是中風,可能是頸椎病、腰椎病造成的!“中風”病人是會有手腳麻木,但一般都是突發(fā)的一側肢體麻木,有時會伴有肢體無力、口角歪斜、言語含糊癥狀,老年人多見,且常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動脈硬化危險因素。而經常出現單獨手腳麻木,且與特定不良姿勢有關,長期伏案工作及久坐的人容易出現,這需要做相關檢查已明確是否存在頸椎病、腰椎病。
誤區(qū)4:發(fā)生腦卒中要躺床上不動:發(fā)生腦卒中不一定都要躺在床上不動! 如果是腦出血,建議在出血吸收前盡量躺在床上不要動,但可以進行適當的肢體按摩。但如果是腦梗死,絕對不能躺在床上不動,而是建議盡早進行正規(guī)的康復鍛煉,以降低肢體致殘程度。如有可能可以下床活動,以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加速痰液的排出。
誤區(qū)5:定期輸活血化瘀藥可預防腦梗死復發(fā)
許多腦梗死病人出院后經常會定期到醫(yī)院要求輸活血化瘀藥物,以期望能預防腦梗死復發(fā)。其實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預防腦梗死復發(fā)也就是腦卒中二級預防,必須要根據每個病人的腦卒中危險因素進行相應的藥物預防治療。一般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降壓藥、降脂藥。
誤區(qū)6:血脂正常了就可以停用降脂藥物
高脂血癥是腦卒中復發(fā)的高危因素之一,特別是 “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導致動脈硬化斑塊的重要“元兇”,必須與其長期作戰(zhàn),將其盡量控制在較低水平。所以,即便血脂正常了也切忌擅自盲目停用降脂藥物,以避免“壞”膽固醇反彈升高,大大增加腦卒中復發(fā)的風險。
誤區(qū)7:腔隙性腦梗死若不盡早輸活血化瘀藥物就會加重
所謂腔隙性腦梗死,是屬于腦梗死的一種,只是病灶小,通常病灶直徑15毫米~20毫米,甚至更小,多半位于腦深部。常見病因是高血壓、糖尿病及高齡。大多數病人并沒有臨床癥狀,只是通過影像學檢查發(fā)現,一般不需要緊張和過分擔心,沒必要馬上或定期輸活血化瘀藥物,只需要干預相關危險因素及定期復查就可以了。
二、康復要抓住“黃金6小時”
生活中,當遇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一側或雙側出現麻木無力、言語不利或失語、吞咽障礙、認知障礙等癥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yī)。
卒中康復要抓住“黃金6小時”,即發(fā)病早期6小時以內,早確診、早治療,可以及時改善缺血區(qū)的血液供應,預防和積極治療缺血性腦水腫,以免病情進一步加重,降低腦代謝,改善腦缺氧,預防并發(fā)癥。
三、康復可不能慢慢來
卒中早期,在病情穩(wěn)定后盡早的進行康復治療。目的是預防并發(fā)癥和繼發(fā)損害。當患者昏迷或意識不清不能主動運動時,盡早為患者進行良姿體位的擺放,良姿體位能預防和減輕上下肢肌肉的痙攣模式出現和發(fā)展,預防壓瘡出現。良姿體位包括:健側臥位、患側臥位、仰側臥位。
1.健側臥位:是患者最舒適的體位。頭部放于舒適的枕頭上,在胸前放上枕頭,使患肩前伸,肩屈曲90°~130°時,腕伸展放在枕上?;紓润y、膝關節(jié)屈曲向前,放在身前的支撐枕上,枕頭適宜為佳,足放于枕上。
2.患側臥位:頭部放于舒適的枕頭上,患側肩前伸、前臂外旋,放于外側支撐椅和枕頭上,軀干后仰后方墊上枕頭,避免肩部受壓,掌心向上。患側髖伸展,膝關節(jié)稍屈曲,健腿屈曲放于支撐枕上。
3.仰臥位:患側上肢伸展、外旋、稍外展、抬高,患臂放于體旁枕上,掌心向上,手指分開?;紓润y部墊一枕頭,大腿稍向內夾緊并內旋,防止后縮,膝關節(jié)稍彎曲,膝下墊一枕頭,防止膝關節(jié)過伸。體位變換1小時~2小時變換一次為佳,防止壓瘡等出現。增加針灸等傳統(tǒng)康復治療,以促進肢體的恢復。
四、心理治療不能少
腦卒中康復需要終身訓練,不斷地進行康復治療,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規(guī)律生活、避免勞累、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煙和酒等危險因素。定期檢查身體,能有效預防和改善復發(fā)的概率和提高生活的質量。
腦卒中患者康復的過程中,心理治療也非常關鍵。很多患者突發(fā)偏癱一時接受不了,可產生較重的心理和情感障礙,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焦慮癥,嚴重的還會影響康復和治療,加大了復發(fā)的概率。因此,患者除服用藥物外,還需進行心理治療。此外,家人朋友的關愛和理解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復。